产品搜索

产品分类

当前位置:首页 >企业新闻
企业新闻

钢铁产业调整要“因地制宜”

  作为全国惟一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省份,山东近期接连发力,半月时间连出两文,出台《钢铁产业淘汰压缩落后产 能实施方案》和《山东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》。但山东省政府铁腕治理钢铁,也需面对重组艰难、产能过剩、效益下滑 等难题。
  此次山东淘汰产能力度全国首见,但个人认为,山东省钢铁产业调整,新瓶装旧酒,是以前钢铁行业调整策略的延续。
  首先,山东地区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了吗?中国幅员辽阔,各地钢铁生产、需求不同。山东的人均钢铁产量并不高,在 0.59吨/年,稍高于0.51吨/年的全国人均水平。
  另外,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滞后。2011年山东省城镇化率为50.9%,大幅低于同区域的苏浙两省10个百分点,甚至低于 全国水平的51.3%。
  同时,山东处于东部沿海,处于工业化中后期,钢材需求从建筑工程开始向工业生产过渡,有着升级换代要求。所以 ,城市化建设用钢需求,交织着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用钢需求,需求双重增长,山东地区用钢量将比其他地区旺盛一些。
  其次,山东一定要沿海布局钢铁吗?山东钢铁调整的一个支点是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。山东需要建设沿海工业基地,满 足未来工业发展。但个人认为,当前阶段,山东省建设日照钢铁基地,一要厘清内部关系,二要考虑建设沿海基地的成本 和效益。
  具体到山东地区,未来还需要大量的建筑钢材。济钢、莱钢也有传统的客户群,产能不宜超前置换,关停内陆生产线,内 陆形成了一片真空区。要充分挖掘现有设备价值,继续发挥生产,才不会浪费资源。
  省情不同,决定了产业调整不能盲从。钢铁大省山东,同时也是消费大省,建议放缓内陆产能压缩进度,采取边建设 临港工业,边维持内陆企业生产,发挥现有产能残值。